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ahel/201808280309-1.aspx
(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8日電)歐洲高能中心(CERN)的緊緻渺子線圈(CMS)實驗,發現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直接衰變到一對底夸克與反底夸克,寫下里程碑,台大高能實驗室也有參與。
CERN於2012年7月4日宣布發現被稱為「上帝粒子」的希格斯粒子,造成全球轟動。後續研究持續展開且驚喜不斷,今年6月,CERN發表偵測到希格斯粒子與標準模型最重粒子頂夸克的耦合作用,今天一場演講會中,CMS實驗組又宣布一項新的里程碑。
根據台大高能實驗室轉達的資訊,CMS實驗組偵測到希格斯粒子直接衰變到一對底夸克與反底夸克,並在今天將實驗論文投出,再度震撼學術界。
台大高能實驗室解釋,希格斯粒子的所有可能衰變模式中,直接衰變到一對底夸克與反底夸克,其實是最常見的。但要確認偵測到它,卻是極大的挑戰,因為有許多其他標準模型過程(稱為「背景」)可產生底夸克–反底夸克對,必須搜尋到特別的標記事件,例如希格斯粒子與一向量玻子的協同產生,才得以將「背景」壓得夠低。
台大解釋,上述事例極少見,必須篩檢極大量的碰撞事件才能找出訊號。大強子對撞機在2016及2017年的優異表現,讓這發現得以實現。
這項研究的里程碑,也有台灣研究團隊的身影。台大高能實驗室負責人侯維恕表示,台大在2000年代與中央大學合力建造前置量能器,在2010年代參與更核心的像素偵測器第一階段升級製作,都在最新的實驗成果中,發揮一定的功能。另外,台大也有參與物理分析。
CMS實驗正推動偵測器第二階段升級計畫,台大及中大高能實驗室在科技部的支持下,也正積極參與製作高粒度量能器。(編輯:陳怡璇)1070828
關鍵字標籤:www.sunlea-packaging.com/
|